用量子技术感知世界
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以其独特优势(无需预处理、原位无损、直接灵敏),在食用油质量监控中展现出不可小觑的作用。
自量子力学创立以来,科学家通过对量子行为的研究,研发出了核磁共振成像、激光、半导体等在内的众多技术产品,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技术进步,第二次量子革命蓬勃发展,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实现的精密仪器使物理量的测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中,均存在着一类新兴的环境有害物质——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则能对EPFRs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找到危害源头,解决根本问题。
锂离子电池(Li-Ion Batteries,LIBs)凭借体积小、重量轻、电池容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电网储能等领域。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能非侵入性地探测电池内部,对电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子特性演变进行实时监测,从而研究接近真实状态下的电极反应过程,在电池反应机理研究中逐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经典的DNA双螺旋结构以来,DNA就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DNA中4种碱基的数目及其排列顺序会导致基因的多样性,其空间结构也会影响着基因的表达。